最近尝试利用 Cursor 来重构一个规模较大的前端项目代码。
然而,在面对大量代码时,Cursor 的原生能力显得有些力不从心。
尽管我尝试了各种 Prompt 优化策略(Cursor Rules)并持续更新上下文文档,但在多次迭代交互后,整体体验并不理想。
为此,我进行了一系列提升 Cursor 使用效果的实践,并准备通过几篇文章来分享我的经验。
本文将聚焦在重构过程中表现最为出色的三个 模型上下文协议(MCP)工具。
1. Context7: 精准锚定最新…。
上一篇 : 公司就一个后端一个前端,有必要搞微服务吗?
下一篇 : 新手养鱼,鱼缸中能放入哪些水草?
编译器和解释器的分界线在哪,字节码效率能否无限接近机器码?...
从前端转后端,j***a和golang建议哪个?...
如何看待刘师兄6月20日发布的《共产主义实现的前一天》?...
空战的时候可不可以先击落预警机?...